柳州,江边的老城。雾气一早爬上来,桥底下水流得慢,像没睡醒。包皮这事,男人多少都听过几句闲话,茶馆里工地上夜市摊前,谁不拿这个打个趣?可真要动刀,又怂了。健民……名字听着熟,街角那家招牌有点褪色的门诊部,门面不大,铁门半开,风扇嗡嗡转!有人说它好,有人说也就那样。没人站出来拍胸脯说“肯定行”,也没人指着鼻子骂“坑人”。就这么着,口碑一点点堆起来。
做了手术的人,回来聊两句。疼不疼?还行吧。麻药推进去,后面的事就模糊了。醒来发现裤子穿好了,医生说“注意别碰水”。有人笑:“跟割韭菜似的,咔一下完事。”也有人皱眉:“躺那儿的时候,手心全是汗,怕万一剪歪了.”其实哪有那么玄乎,小手术,但再小也是刀口。关键是找谁动这刀。
门诊部墙上贴着些执照,字小得费劲看。护士穿白大褂,低头登记,头都不抬。问一句答一句,不多话。这种地方,你不问,她不说。等久了,隔壁老头嗑瓜子,碎壳吐一地。“来这儿的多是年轻人,”他说,“脸红脖子粗,支支吾吾讲不清症状。”说完嘿嘿笑两声。
费用嘛,一千出头。现金还是扫码?都能。但别指望刷卡分期。项目写得清楚:检查麻醉切除换药。可实际呢?有时候做完告诉你还得照红光,一次八十,连做三天。你问是不是?医生语气平淡:“有助于恢复.”你想争辩,又觉得为几十块钱较劲不像话。于是点头,交钱,走人。
环境谈不上多干净。瓷砖缝发黑,洗手池边有水渍。但器械是消毒过的,铝盒子打开,白布盖着,镊子剪子排整齐!这点让人稍安心。比起乡下卫生所拿开水烫钳子的时代,算进步了吧?
术后注意事项贴在走廊尽头,A4纸打印,胶带粘着,边角卷了。写着“避免剧烈运动”“禁辣酒一个月”.可第2天就有哥们儿去撸串喝啤酒,结果肿了,跑回去找医生。医生也不多说,开盒消炎药,收二十块......“你自己不注意,怪谁?”语气冷,但理是这个理!
也有做得顺的。老李,四十多了,一直觉得“短”影响生活。拖了十年,终于咬牙去了.做完一周,走路姿势都变了,挺胸抬头。老婆还开玩笑:“现在倒像个人样了。”他也不恼,咧嘴笑。变化不是立竿见影,但心理负担卸了,整个人松快。
年轻人更在意隐私。戴帽子口罩进来,生怕熟人看见。医生也不点破,照常流程走.切下来的组织送检吗?一般不送,除非长得奇怪。多数就是包茎或过长,切了就好。病理报告要另加钱,三百五,愿意掏的不多。“反正又不会癌变。”这是普遍想法。
但真的一点风险没有?未必。听说某医院实习生练手,切多了,病人后来勃起疼。虽是个例,传得却快!挑医生,不能只看广告牌亮不亮。健民那位主刀,五十岁上下,手指粗,手稳。以前在厂医院干过,经手不少。经验这东西,藏在动作里,没法拍照宣传。
恢复期最难熬.内裤摩擦,坐着不舒服。有人请假三天,有人硬扛着上班。办公室久坐,闷出汗,容易感染。提醒你每天来换药,一趟三十......不去?也行,自己买纱布碘伏,回家弄。但万一发炎,回头更麻烦。
女人怎么看待这事?多数不清楚细节。丈夫说去做个小手术,她们以为是割痔疮。直到对方行动诡异,才隐约察觉。“早干嘛去了?”一句埋怨,夹着心疼。其实很多男人拖,不是不想治,是怕疼怕贵怕丢脸。社会教他们“忍着”,病也得憋着。
柳江晚上亮灯,游船来回晃。岸边烧烤烟雾缭绕,啤酒瓶堆成山。生活照常过......包皮手术也好,门诊部也罢,不过是城市毛细血管里的一个小结。不耀眼,不起眼,但确实有人需要。
有人做完回来感叹:“早两年来就好了。”也有人后悔:“花这钱,不如请朋友吃顿好的。”值不值?只有自己知道。身体的事,外人看热闹,自己尝滋味.
街上新开几家男科馆,名字花哨,灯光暧昧。相比之下,健民显得土。可土有土的好处——没那么多套路。进门不先忽悠你做五千块的套餐,也不拿美女咨询师软磨硬泡。流程简单,价格明码,做完就走。适合怕啰嗦的人.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顺利。上次见个小伙子,术后两周还疼,怀疑伤了神经.医生让他复查,查完说是正常水肿。“再等等。”等的结果,谁说得准?医学总有不确定性。你能控制的是选谁下手,剩下的,多少靠运气.
这事在柳州,不算稀奇。不光彩,也不丢人。就像感冒发烧,该治就治.健民或许不是单一选择,但它在这条路上,走得久了,名字就被记住了。至于第一不第一……谁评的?没人说得清。只是口耳相传,某个地方“还能凑合”。
最后劝一句:真有困扰,别拖。夏天出汗多,更容易发炎。冬天穿得多,遮得住,反倒适合修养。时间自己定,但别等出事才想起看病。
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儿了。 希望你胃口好,睡得香。 身体一天比一天壮实。 别忘了坚持锻炼。 动起来,才有劲儿。 小提醒:每天笑一笑,心情好,日子也更美。

